随着消费者对个人卫生和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湿巾作为一种便捷的日常用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4年6月25日批准并发布了《GB 15979-2024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新国标,对湿巾的检测标准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规范。
一、外观检测
新国标要求湿巾外观应整洁,不应有掉毛、掉屑现象,不应有异常气味与异物。同时,湿巾的包装应密封完好,无泄露、无开裂、无污染。此外,湿巾的纸张表面应无异物、异味、霉变、油渍、灰尘等,确保产品在使用前的清洁度和安全性。
二、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是评估湿巾卫生安全的关键。新国标规定,湿巾的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真菌菌落总数不得检出。这些严格的规定旨在防止湿巾在使用过程中给使用者带来潜在的卫生问题。
三、理化检测
除了微生物指标,湿巾还需满足一定的理化指标。新国标对湿巾的pH值、湿润度、可迁移荧光物质、限用物质含量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例如,湿巾的pH值应适宜,避免对皮肤产生刺激;湿润度应符合使用要求,避免出现局部过湿或过干的情况;可迁移荧光物质和限用物质(如葡萄糖酸氯己定或醋酸氯己定、苯扎溴铵或苯扎氯铵等)的含量也需严格控制,以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四、毒理试验
新国标还要求湿巾在首次上市时必须进行毒理学试验,包括皮肤刺激性试验、眼刺激性试验、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如适用)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这些试验旨在确保湿巾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引起皮肤损伤、眼睛刺激或过敏反应。
五、杀菌性能
对于具有杀菌功能的卫生湿巾,新国标还规定了其杀菌率指标。卫生湿巾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应大于或等于90%;如标明对致病性酵母菌有杀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的杀菌率也应大于或等于90%;如标明对其他微生物有杀灭作用,对相应微生物的杀菌率同样应大于或等于90%。
六、标签和说明书
新国标还对湿巾的标签和说明书提出了要求,包括产品名称、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确保消费者能够正确理解和安全使用产品。
总结
《GB 15979-2024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的发布,为湿巾的生产和检测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消费者的信任度。随着这些新标准的实施,我们可以期待市场上湿巾产品的整体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消费者的健康保驾护航。